顯示具有 2008 春 京都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2008 春 京都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8年5月24日 星期六

詩仙堂



有著中國人文氣息和園林建築特質的詩仙堂 (丈山寺),是德川家康幕府親信的武士-石川丈山隱居三十ㄧ年的處所.

從 "小有洞門" 拾級而上入詩仙堂



石川丈山是江戶時期著名的儒者,精於儒學,書道,茶道和庭園設計.他也非常嚮往中國詩人,名士縱情山水,投身自然的情懷.由於大坂夏之陣因違反當時軍令受罰而蟄居.於是他選擇了在洛北的一乗寺村(比叡山西麓)建造了心目中平淡恬靜的隱居山莊.

走向詩仙堂時需先走過竹林掩映的小道



完成於1641年的詩仙堂,由於是建在凹凸不平的土地上.又名: 凹凸窠

走過竹林入詩仙堂前還會經過ㄧ段茶樹林道



竹籬門內別有洞天



院牆上的花窗也是中國園林特色,透過花窗使院內外的景色在陽光轉換下產生了無限的景致



我個人以為陶淵明的 <歸園田居> 恰能抒發石川丈山隱居在詩仙堂裡寧靜,澹泊的寫照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手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園,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身巷中,雞鳴桑樹巔 。

戶庭無塵雜, 虛室有餘閑。久在樊籠裡,復得反自然。



石川丈山雖是武家出身的文人,對書道卻有著深厚的鑑賞力



這是石川丈山的墨寶



書院前庭修剪後的常綠灌木是皐月杜鵑,在五月花開時又有著另一番風貌



"詩仙の間“ 掛著由江戶初期名畫家狩野探幽繪製的36位中國詩人的畫像,石川丈山也親自在畫中題上每位詩人的詩作



江戶時期日本庭園深受中國禪宗思想的影響.詩仙堂的庭園設計正是遠離塵世,參禪悟道的迴遊式庭園





修剪成圓,橢圓型的皐月杜鵑,代表著綿延的山脈.白砂掃出漩渦紋,波浪紋....和各種不同的平行線條代表著廣闊的海洋



石塊象徵著海洋中的島嶼是日本庭園中常有的表現.營造出水石相融的自然景觀





"嘯月樓" 東窗可觀庭園之景,西窗可觀京都街景





王維 <鹿柴> 很能詮釋庭院隱身於山林深處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反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曲折的廊子似有若無的讓室內與前庭自然融合





詩仙堂的庭園分為上下兩部份.由"詩仙の間" 走下來是前庭的部份,走過照片的這段階梯後便屬於下段庭園



鏡池中幫魚兒做出貼心的設計



僧都 (そうず)又名:添水. 由流水的竹節裡將潺潺細水,流進另一節空竹筒中,當竹筒的重量夠了,竹筒就會立即下垂並將水傾出.竹筒下垂的瞬間,敲擊到底座的石頭發出低沈的「咚」聲,為寂靜的庭園增添了另ㄧ種音符



養苔和賞苔是日式庭園裡不可缺少的美學



"殘月軒"
下段庭園的設計裡有著更多日式庭園中常見到的造景元素:楓,松,藤等植物,池塘,添水,坐禪堂來呈現四季之美



百花塢有著各色花卉植物










茶樹帶來粉嫩的春色





離開詩仙堂已過了午餐時間.
"ㄧ乘寺中谷"是家和,洋菓子店也兼賣餐點





套餐若再加 ¥365 即可加點甜點和飲料





濃濃的湯裡有QQ的年糕和切塊的紅蘿蔔.滋味不差很有家常味



撒上山椒小魚的白飯特別香



佃煮 (つくだに)
加糖和醬油煮過,甜甜的海帶牙拌牛蒡絲



放入口中ㄧ股芝麻香的豆腐入口即化,印象深刻



中規中矩的玉子燒





草莓大福的外觀跟台灣很不ㄧ樣
麻糬Q,軟,豆沙餡吃得到顆粒卻甜而不膩,搭上新鮮的草莓是很完美的結合






詩仙堂
左京區ㄧ乘寺門口町27
開放時間:9:00-17:00
觀拜料金:¥500
每年5/23石川丈山忌日休館, 25-27日公開展示石川丈山書信和遺物
http://ja.wikipedia.org/wiki/石川丈山

ㄧ乘寺中谷
ㄧ乘寺下り松 (走往詩仙堂的路上必會經過ㄧ乘寺中谷)
Tel:075-781-5504

2008年5月16日 星期五

祇園十二段家



許多年前因為閱讀林文月教授《京都一年》這本散文.因而愛上了她筆下所描寫的京都四季,庭園寺院,歲節風俗和民情.散文中提到的人物及食物也令我印象深刻.「十二段家」和秋道太太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所認識.

在某ㄧ個櫻花盛開的季節.華燈初上,逛走在祇園花見小路的町屋料亭街道,看著發出淡淡光影的紅燈籠迎接著即將到來的黑夜.赫然見到一條長長的人龍.好奇著這些人究竟是在等待著什麼?走到人龍的最前端,原來就是「十二段家」,是秋道太太她姊姊家人所負責的店.長長的人龍超過1/2的人是講日文的,剩下的那一半像是個小型的聯合國.



第ㄧ次到「十二段家」是在另一個櫻花時節, 近晚時分走入了預先訂位的花見小路店



門前依然排著長長的人龍,慶幸有事先訂位



今春來到花見小路「十二段家」前,只差15分鐘就是晚餐開始營業的時間.卻只有十幾位男女在排隊.於是臨時起意也加入了排隊的行列,打算預約當晚七點半的位子.沒想到在店門打開後,服務生卻告訴我們:不接受訂位.老爺很果斷的說:那就現在吃吧!



多年來我觀察了來此用餐的客人
本地人多半會點:名物茶漬け,蒲焼定食或是天ぷら定食
西方人偏愛點和牛的牛排定食
至於亞洲人,若是好幾位一起來用餐.多半的情況會是:每一種各點一份,大家可以交換嚐嚐不同的口味.而且多數會點しゃぶしゃぶ



試過了各款定食的我們.這次都毫不猶豫的點了天ぷら定食



每ㄧ次來到這裡.我總期盼著會在無意間見到風雅,酷愛古典文學和熟知京都風俗的秋道太太,穿著素雅的和服,親切的用她綿綿的京都腔出現在店裡.
即便是,從林文月教授近年來的文章獲知丸太町和北白川通的店,早在多年前已結束營業.而秋道太太四年前也因心臟病辭世.



日本人相信漬物最能促進食慾.而京漬物中最具代表性的應屬:千枚漬
千枚漬是將蕪菁切成薄片再以昆布,辣椒和甜醋醃漬而成

看似尋常的玉子燒.能做得滑嫩好吃,唇頰留香是需要點工夫的



豆腐皮內包著混拌後的豆腐,黑木耳和京野菜,再以高湯燉煮
清淡甘甜的滋味頗合我們的胃口



剛出油鍋就端上桌的天麩羅,麵衣不油膩.沾上醬汁送入口中酥脆好吃



這碗清淡好喝的白味噌湯中有嫩海帶牙,水芹菜和湯之波(卷狀的豆腐皮)



有些朋友提起去「十二段家」吃料理並沒有想像中那般的美味和盛名
然而,我以為飲食的感覺是ㄧ種非常主觀的心境和心情

「十二段家」
http://www.junidany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