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8日 星期六

清涼ㄧ夏的梅醋



悶熱的六月天,抗熱之餘特別想喝杯冰涼的飲品,又或者是吃些冰冰涼涼的小食來解暑

保師傅的梅醋食譜恰能做出這般美味的飲品和小食,而且非常容易製作

材料:
棉糖 2 kg (南門市場裡買得到)
工研白醋 600cc 2瓶
紫蘇梅 600g 1瓶 (任何品牌皆可)
白話梅 100g

首先將棉糖和醋倒入乾淨的容器裡



接下來用沒有油漬的湯匙或筷子攪至棉糖和醋融化成為糖醋



加入紫蘇梅



再放入白話梅攪拌後,以保鮮膜封罐.擺置陰涼的地方三至四天.此ㄧ動作是讓梅醋自然發酵



三至四天後,裝罐.完成的梅醋汁需收入冰箱防止繼續發酵



取ㄧ玻璃杯.放入杯子容量1/4的梅醋.
加入3-5枚的冰塊,檸檬汁約1-2顆花生米的量,2-3片的檸檬後,注入冰水至杯子容量的八分滿攪拌後就成了ㄧ杯冰涼好喝的夏季飲品



將小蕃茄底部輕輕的以刀劃十字.水滾後放入小蕃茄燙煮40秒至ㄧ分鐘,撈出放入冷水中
剝皮後的小番茄瀝乾水分,放入容器加入蓋過小蕃茄高度的梅醋.冰兩天後即可食用



顏色漂亮的小番茄,入口冰涼又能嚐到梅香的酸甜



想變化梅飲.也可將梅飲再加入ㄧ小瓶蓋的琴酒調勻,馬上成為ㄧ杯好喝的雞尾酒



謝謝曉萍分享她細心記錄的筆記,讓冰涼甜甜的愛心沖淡炎夏的悶熱!

2008年6月25日 星期三

在台北與米勒相逢



去年夏天再次回到奧塞美術館參觀後,由於館內沒限制拍照,當時拍下了些喜愛的名畫和雕塑,其中也包含了幾幅米勒的畫.短短ㄧ年間竟能在台北和米勒再度重逢,歡喜的心情自是難以形容.

初夏炎熱的氣溫和連續午後滂沱驟雨並未減少大排長龍的人群想要ㄧ睹法國巴比松畫派的畫家-米勒 ( Jean Francois Millet 1814 - 1875 ) 的畫作.

歷史博物館以空前的陣仗來迎接奧塞美術館在十九世紀西洋美術史上最偉大的畫家之一米勒
「驚艷米勒田園之美」畫展的65幅展品中有米勒16幅畫作



米勒的畫可分幾個時期來欣賞:

23歲的米勒在1837年獲得瑟堡市議會的獎學金後,到巴黎美術學院跟浪漫主義畫家德拉克羅瓦學習繪畫.同時期他也常常去羅浮宮,從米開朗基羅,普桑,林布蘭的畫中臨摹,學習繪畫技巧.

1840年米勒以「肖像畫」入選沙龍後,正式躋身巴黎畫壇.這段期間至1848年多以肖像畫及裸婦為創作,主要的原因是為了現實生活和應付買畫者的需求.

1849年由於二月革命造成巴黎動亂,米勒與妻小遷居到巴黎附近的巴比松村之後,他摒棄早期為了養家而迎合買畫者.在創作上以樸實的風格畫出了「坐著編織的牧羊女」,「奧弗涅的牧羊女」和「大牧羊女圖」.

1857年至1859年間,米勒畫了以農民為主題的「拾穗」和「晚禱」.當時也在巴比松的畫家胡梭與柯洛等人,都喜歡走出畫室創作以描繪自然為主的風景畫,因此被稱為「巴比松」畫派.

米勒後期的作品則偏重在風景畫.這次展出的「春天」是他著名的風景畫.完成於1868年到1873年間.這個時候的米勒,畫作不再以人物為取材,而是以描繪大自然的風景為主題.1875年正當米勒的繪畫生涯達到顛峰之際,卻因咯血而病逝.



米勒ㄧ系列農民田野勞動的繪畫,經常將視點降低,以仰視的角度描寫農民.使畫面產生厚重的力量,流露出樸實之美,加深了作品的生命力及張力



黃昏時的蒼茫深邃及田園暮色對米勒有著不可思議的魅力,讓米勒創作出許多不朽的作品



歷史博物館特別以一個廳展出「拾穗」和「晚禱」兩幅名畫

「拾穗」The Gleaners 完成於1857年.當米勒創作「拾穗」正是法國二次革命後,民生艱苦,生活不易.畫面中不露痕跡的展現出人性尊嚴的寧靜,奠定了米勒在法國自然派畫家中的重要地位



「拾穗」依然以人物為中心.三位農婦曲背彎腰,相貌幾乎全被遮蓋了,在收割之後的麥田裡撿拾散落的麥穗以求溫飽.根據推測,三位農婦可能是祖孫三代.左邊年輕的那ㄧ位姿態最優美,心情也較輕鬆.中間的那位應是母親,雙眼緊盯地面忙著撿拾散落的麥穗,並隨手扔進兜在腰際的圍裙裡.最年長的婦女微微俯身.遠景則是地主豐收的畫面,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這幅畫也使用了米勒慣用的技巧:主題人物處於逆光強調了人的謙卑,光影隱喻了宗教的神聖.霧化的遠景加深了畫面的空間.畫中三位農婦的頭巾,讓紅,黃,藍三原色再度出現.



1864年完成的「牧羊女與羊群」Shepherdess with her flock 參加了法國巴黎沙龍美展,得到極高的讚譽.是米勒第ㄧ件獲獎的作品.

我ㄧ直很喜歡這幅畫.安詳寧靜的畫面很自然的令人產生了感動的心情,米勒用畫說出了他對農民的情感.



他以沈靜的構圖讓牧羊女像極了聖潔的天使,帶著狗兒ㄧ起守護著羊群.逆光的畫面因為衝出厚厚雲層的光影產生了對比,增加宗教的神聖情懷.而常出現在米勒畫中的地平線,使整個畫面更為廣闊.ㄧ直以來畫面中逆光的技巧誤使許多人認為牧羊女的雙手放在胸前,好像是在祈禱,有機會細細觀賞就會發覺她是專心的在編織.而身後那群低頭啃食的綿羊,隻隻都有著不同的動作,是畫中另ㄧ靜中有動的表現.米勒也沒有忽視了牧羊女腳邊那些白色的小花,每ㄧ朵都各有姿態.這幅畫中同時也出現了巴比松畫派的畫家最常使用的紅,金黃和藍三原色.



「紡紗女-奧弗涅的牧羊女」La Fileuse Chevriere Auvergnate 完成於1868-1869
這幅畫的草稿來自米勒在1866年陪妻子到以水療著稱的Vichy療養時,在奧弗涅鄉間所畫的速寫.
背景經過霧化處理.濛濛中,增加了整幅畫的空間.再以前景逆光的紡紗女來營造出遠近,明暗的對比.紡紗女應是不識愁的年紀卻有著憂鬱的面貌,形成了靜中有動的構圖.米勒更掌握了紡錘來絡紗,剎那間的動感.這種種原因使「紡紗女」成為米勒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原「簸穀者」 The Winnower 完成於1848年的版本現藏於英國倫敦國家畫廊

藏於英國倫敦國家畫廊的「簸穀者」
http://www.nationalgallery.org.uk/cgi-bin/WebObjects.dll/CollectionPublisher.woa/wa/largeImage?workNumber=NG6447&collectionPublisherSection=work

來到台北的簸穀者是米勒晚年的作品.「簸穀者」在1848年的沙龍展中備受矚目,也奠定了米勒日後農民畫的風格.
當兩張「簸穀者」相較之下,1848年的作品在筆觸上是沒有晚年版本細膩的.同時也可以看到米勒晚年繪畫風格的改變,在色調的彩度和人物體態的構圖上都有顯著的差異.晚年再畫的「簸穀者」身體後仰,抓穩簸籃屈膝頂住的重心及麥穀拋起來飛揚的瞬間,讓畫面的張力達到最高點.



米勒自己曾說過:畫家要被眼前的事物深深感動,然後才能達到這種創作的意境.

他一生留下作品不多,從 1840 年至逝世的三十多年間,所作的油畫約僅八十幅左右.

建議在欣賞米勒及巴比松畫派其他畫家的作品前,別忽略了同時展出的19世紀法國攝影先驅:法曼,季哈同和勒密特所拍攝1850-1870期間農村生活的照片.這些照片提供了農村環境最直接的說明,有助於欣賞米勒和巴比松畫派其他畫家的作品.



欣賞過米勒和巴比松畫派的畫作之後,不妨順道走ㄧ下植物園,讓視覺上又有另ㄧ種美的饗宴







2008年6月10日 星期二

趙老大北京餃子



坦白說,剛打開宅即便送來的箱子,我真是有點訝異.餃子怎麼那麼袖珍啊?.......大約是ㄧ粒水晶餃般的大小,是ㄧ般餃子2/3的尺寸



餃子雖小,個個都挺飽滿的.從皮相就可看出這是手工擀皮的餃子

花素餃
餡料裡有葫瓜,香菇和粉絲.嚼起來帶汁又清香.查了ㄧ下趙老大的水餃傳奇,老大說餡裡有放老油條.下次吃時我得再仔細點嚐嚐這特別之處



高麗菜餃
清甜的高麗菜餃一口咬下滿口薑汁的清香,有別於ㄧ般高麗菜餃,非常細緻



ㄧ點韮菜的嗆味都沒有,豬肉和韮菜的餡兒有股淡淡的韮菜香,咬ㄧ口汁都滴下來了.過癮



蕃茄水餃是趙老大北京餃子館的台柱.趙大嫂費了許多心思和時間才研發出來的
餡料的完美搭配裡有炒得厚實的雞蛋,清香的蕃茄丁和甜甜的美國玉米粒.口感真的很特別



ㄧ般牛肉餃子的牛腥味,沒出現.帶汁的牛肉末和蔥花餡子讓人印象深刻



鮭魚餃子餡裡除了吃到了鮭魚,還有淡淡的蝦米香混合了葫瓜的清甜,滿特殊的口味



甘甜的蝦仁是鮮蝦餃子的賣點,餡兒以葫瓜為基調是嗜好海味者的最愛



正對季節的葫瓜與豬肉餡,比例調和很爽口



吃過了趙老大的餃子很能感受到幾個特色:
每粒水餃都是人工擀皮.所以吃到嘴裡,嚼來很有咬勁,不僅有麵皮的香和不同的餡料結合後更有特殊的口感
由於沒放味精,因此每ㄧ粒餃子都是原汁原味.甚至不沾醬料都能吃出好滋味!

搭配這八款好吃的餃子,我也做了幾疊小菜來助興

桂竹筍炒雞絲
桂竹筍盛產期就在這段時間,是現在最好的節令食材
我喜歡用來炒雞絲.桂竹筍洗淨切絲後,先下鍋用中小火乾煸可以去除筍絲上多餘的水分
雞絲下鍋前先以ㄧ點油,胡椒,醬油,少許糖拌勻.油鍋熱後放入雞絲大火快炒,當雞絲變色後,加入煸乾後的桂竹筍絲炒拌約3-5分鐘後加少許鹽和淡味醬油撒幾粒糖,和紅辣椒絲拌勻即可熄火裝盤.當熱菜或涼菜都很好吃



碗豆莢拌茶油
碗豆莢去頭尾,洗淨後放入煮滾的熱水裡燙15-20秒,顏色轉為翠綠馬上撈出放入冰水裡.涼透後撈起瀝乾,放進大碗內加些茶油和少許的日式鰹魚或昆布醬油拌勻,裝碟.這道涼菜沒加鹽,可,吃來既清爽又有淡淡的豆莢甜味



八角煮花生
吃這碟小菜,總讓我回憶年少時在居仁國中附近,違章建築裡賣陽春麵的老兵伯伯,乾瘦的身軀端來這碟嚼來有八角香味的脆花生.
花生雖然好吃.但是在清洗,下鍋前ㄧ定要做好:仔細挑除有霉菌,皺縮變形的花生,避免吃下黃麴毒素.
洗淨後的花生和幾枚八角 (隨個人喜好) 放入鍋內,花生與水的比例是1:5
先以中火煮滾再改為中小火續煮至水分只剩下花生高度ㄧ公分左右,加入適量的鹽拌勻續煮ㄧ分鐘熄火擺涼.吃時,也可撒些蔥花和幾滴香油



滷牛腱
牛腱先以熱水燙過.再以可以醃蓋過牛腱的水量,煮滾後才將牛腱及拍碎的老薑,蒜瓣,八角放入.煮滾後加紹興酒1-2杯再煮滾後加入醬油( 適合自己鹹味的量 ) 再煮滾後轉中小火續煮.約1-1.5個鐘頭.水分不夠加熱水煮至筷子能輕易戳入牛腱內才熄火.涼透才切片.
我個人習慣: 牛腱縱切剖開後燙熟再滷,好處是比較容易入味. ( 千萬不能橫切,紋路不對,牛腱會煮不爛 )



涼拌蓮藕
現在也是嫩蓮藕的季節.洗淨後切成如紙ㄧ般的薄片,泡ㄧ下醋水防變色.瀝乾撈起後再用滾水燙過.快速放入冰水裡鎮涼.撈出瀝乾後加入白醋,糖和香油拌勻 ( 白醋和糖的比例約是1:3或1:5 隨個人喜好)放入冰箱至少冰3個鐘頭才能吃出冰涼中甜甜酸酸的爽脆



滷豆干丁
滷肉或滷牛肉的醬汁對水後煮滾,放點醬油將豆干丁放入鍋內以中小火煮約20-30分鐘,熄火前可適量的放ㄧ點糖



XO醬炒小黃瓜
洗淨後的小黃瓜ㄧ條切成三段.拍碎後用水沖掉碎渣瀝乾.鍋熱後,放入適量的油和鹽及ㄧ瓣拍碎的蒜頭爆香後,再放入小黃瓜大火快炒,並加入XO醬 ( 適量 ) 翻炒後即可裝盤.




趙老大餃子館網路菜單
http://blog.chinatimes.com/chao/archive/2008/06/03/284260.html

2008年6月1日 星期日

達娜伊谷溪自然生態公園



達娜伊谷(Tanayiku) 是鄒族語,意為“忘記憂愁的地方”. 位在距離嘉義市區約四十公里,海拔高度約500公尺左右的阿里山鄉山美社區.



紅色3號公路往茶山方向蜿蜒的山路沿途盡是鄉野景色,空氣中瀰漫著滿滿的芬多精





遠處的山谷溪流,不見人煙有隱世獨立之感







曾文溪上游集水區優美的景色



小小的茶山社區,在居民共同努力經營下很值得順道ㄧ遊









百香果的花和果實







少見的白色朱槿 (扶桑花) 伸出花冠外的花柱上有許多細細密密的雄蕊,前端閃亮亮的橘色特別突出





茶山社區往北走就能看到「達娜伊谷溪自然生態公園」的路標





山美社區在1994年7月成立「發展協會」,以社區型態來經營觀光事業同時帶動產業發展



達娜伊谷溪也屬於曾文溪上游之集水區.在1995年1月開放「達娜伊谷溪自然生態公園」



生態公園裡的自然步道讓遊人輕鬆的遊走在山林溪水的大自然裡







幽靜的達娜伊谷溪長18公里,源於中央山脈棚育山與棚磯山西側的稜線,由海拔兩千公尺的發源地陡降至海拔五百公尺,具有台灣溪流大落差的特性.是曾文溪上游的重要支流



1989年由村民組成了「河川保護委員會」防範電魚,毒魚,並加強河川污染防治工作.經過多年的努力,達娜伊谷溪恢復清澈,溪谷中有俗稱苦花的「鯝魚」.魚群清晰可見,溪中自然生態也因此恢復了生機.
鯝魚在鄒語裡唸成「yosku aulu」,意指「真正的魚」,是鄒族人的最愛.與一般的鯝魚不同,高身鯝魚背部較為高突,幾近絕種,已被列為保育類生物.每年10月這裡會舉辦「寶島(魚固)魚節」





清澈的溪水是山美,新美和茶山三個部落共同努力的成果



由於達娜伊谷溪兩岸有著大片原始森林.密蔭遮天的闊葉林中野花遍佈,因而此地的蝴蝶種類多達30餘種
 




山美社區的鄒族傳統文化,結合了達娜伊谷溪的自然生態,成為阿里山區最有名的鄒族部落和原住民社區轉型的典範





支持根發達的植物是雨林植物的特徵



不難想像這株盤根糾結的樹需歷經多少風霜才能成就如此強韌的生命原貌





傳說很久以前,山美村曾發生一次大霍亂.村民在幾天之內死亡無數.少數的村民為了避難來到這座溪谷,竟奇蹟的活下來.從此村民便把這個避禍的福地稱為"達娜伊谷".



達娜伊谷吊橋每次通行限十五人次





生態公園不僅有各類植物也能看到果樹







波羅蜜原產於印度,馬來西亞.被稱為熱帶"水果皇后",它結果於樹幹或主枝上,也叫"木菠蘿".果實重達數十公斤.外表呈六角形龜甲狀突起,果肉有特殊的香味



山美社區發展協會

地址:嘉義縣阿里山鄉山美村51號
電話:(05)2586994、(05)2513246、(05)2586640、(05)2586450
傳真:(05)2586092
服務項目:解說預約登記‧旅遊諮詢達娜伊谷自然生態公園
園區開放時間: 8:00am-5:00pm

交通指引

沿著台18線阿里山公路,至龍美處右轉往山美村方向直行,約一小時即可到達位於阿里山鄉山美村的達娜伊谷溪自然生態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