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27日 星期二

「與策展人對談」

去歲秋冬之際,在故宮網站看到一個「與策展人對談」的試辦活動.它的特色是在讓觀眾直接去面對策展人做互動.聆聽策展人談談該項活動的形成與規劃,展品的選件,陳設和其中值得讓觀賞者稍加注意即有的意外之喜和美的傳遞.

第一次我參加的主題是: 「黎民之初-台灣原住民圖檔文獻展」.透過了清代滿文硃批奏摺,地圖,古籍,職貢圖的畫卷看到豐富的原住民史料.英國攝影師John Thomson 也利用1871-1877年間在台灣旅行時拍下的許多照片,直接記錄了當時漢民,平埔族和原住民生活文化的圖像和社會風貌. 策展人精彩的說明和群眾的互動使參與活動者在短短的一個鐘頭裡更真實的欣賞到展覽,同時也對展出內容的特質留下深刻印象.

接下來幾次「冊頁書畫之美-與策展人對談」,策展人依舊精彩的介紹了冊頁裱裝的特色,書畫家們的風格及筆意並且特別點出一些值得賞析的細節.像是明代陳洪綬那幅 〈桃花〉扇面.古樸的老幹,新枝上才剛抽出粉嫩的桃花,是ㄧ幅極具文人氣息的繪畫.而有趣的部份就在那一條繫在樹幹上的繩子.原來,它拴了一匹畫面上未曾出現的馬.多麼有趣的構思啊!讓人添增了無限的想像空間.究竟是匹雄健難以駕馭的白馬?還是一匹像韓幹筆下豐圓的牧馬呢?引起大家好奇的討論聲.

這個有意義的活動常能見到一些熟面孔.多半的參與者來自小朋友還在學校上課的媽媽們或是對故宮展覽品有興趣的同好.午後知性的相聚讓大家增添了許多欣賞書畫以及博物館對於收藏品所做出的保護和照顧的知識.

元月初到3月下旬更有一系列「大觀展與策展人對談的活動」. 這美的盛宴經過
策展人精闢的解說,讓參與活動的觀眾更能不忽略汝窯內斂的雅緻,宋版圖書裡宋體字的典雅以及促進了印刷出版蓬勃發展的原因,北宋書畫家們在創作時的心境,情感和作品所呈現出的寫實風格.以及大觀展品的藝術風貌在中國藝術史上所具有的典範性和特質.


大觀展落幕了. 在週三午後能否再有機會和策展人互動?聆聽他們豐富藝術史背景下感性的論談. 時間是否是最好的答案呢?

2007年3月17日 星期六

《來自硫磺島的信》

大年初八那天我家老爺提議去看Clint Eastwood導的《Letters from Iwo Jima》(來自硫磺島的信),坦白說我沒抱很大的希望.畢竟近期好萊塢將《Memoirs of a Geisha》 (藝妓回憶錄)拍得讓絕大部份的人,特別是日本人大失所望.即使是Clint Eastwood 在2004年曾以那部觸動人心的《Million dollar baby》(登峰造擊)獲得了最佳導演和最佳女主角兩個獎項.都難以讓我想像他如何去領導一群日本演員以母語發音,特別是牽涉到東方文化背景的電影?

然而,我卻深深的被這部電影感動.渡邊謙,中村獅童,伊原剛志和加瀨亮將影片所賦予的角色表現的可圈可點.最令我難忘的是日本偶像團體「嵐」成員中的二宮和也,他所飾演的那位麵包師傅-西鄉.

這位對戰爭沒有好感的小士兵從挖戰壕時就多愁善感,語出驚人的碎碎唸: 「美國人想要這座鳥不生蛋的小島,乾脆就送給他們. 挖這些洞穴搞不好就是我們日後的葬身之地」.西鄉完全沒有日軍傳統武士道視死的精神,對戰爭沒有期望一心只想平安活著回家.以致於他永遠是上司的眼中釘,幾次驚險狀況都虧了他的貴人-栗林中將適時的幫他解危.

那一幕夫妻無言對座餐桌前,懷孕的妻子難過著丈夫被徵召入伍,而丈夫打心裡就不想上戰場的無奈,戲劇張力十足.當西鄉與妻子相擁痛哭,輕俯著妻子腹部的西鄉對著妻子說: 「 我告訴孩子一個祕密」「 爸爸答應你一定會活著回家來看你」,著實讓觀眾陪著他們夫妻倆一起流淚了好一陣子.

當西鄉看到和他一起歷經求生之路的戰友-清水, 投降 美軍之後卻被美軍以省了麻煩給槍斃.西鄉悲傷的哭泣且善良的為清水蓋上了他母親縫製的千針縫.在戰爭之下,活著竟是如此的奢侈.

黑色喜劇的安排.西鄉硬著頭皮拎著糞桶從坑道裡出來倒糞,卻看到了海上都是美軍戰艦的壯觀畫面.他因緊張而掉了糞桶,險象環生的搶救糞桶全是為了讓自己活下去.笑看之間,不禁替他抱屈似乎所有的事只要和他沾上邊就會出狀況.

透過西鄉寫給太太的信:「這可能是我最後一封信了」. 雖然劇情讓西鄉活下來,然而死守在硫磺島上的兩萬名士兵幾乎全軍覆沒.而未曾寄出的家書多年後在研究人員發掘埋藏的包裹時, 士兵們跟家人報平安的信件在音樂聲和朗讀信件內容的口白中一封封墜落.確實達到Clint Eastwood想藉由這齣戲來傳達當時日本軍人和他們家人對戰爭的看法,以及在他們內心深處對國家和家庭之間的矛盾情感.

2007年3月8日 星期四

木雕-行旅

說來我們的相遇實屬偶然.老闆打電話到家裡,他說:剛進了幾件魚骨鑲嵌的櫃子,樣式不錯.於是我們去了小鎮.

我家老爺在店頭跟老闆看貨兼聊天,我也在店內四處走走逛逛,就這麼走進了廳堂後方的天井.小徒弟正在清理這批新貨中的雜件:銅器,瓷器,木雕花板.....

我拿起了小件的花板欣賞刻工.有些花板雕刻過於繁複,有些卻又引不起我太大的興趣.反倒是丟在天井角落的那三塊黑啾啾髒稀稀,切割後呈三角形狀的木雕讓我產生了好奇心.



木雕以陽雕的形式來表現,材質是硬木.雕工談不上是細雕,卻又能清晰的看出人物的律動感,折扇上一片片的扇骨,繫在扁擔上竹編花籃的細部雕刻.只是外觀的狀態不算太好,除了因天候,時間產生的裂紋之外,還有硬被裁切的傷痕.但是每一塊木雕似乎都在訴說一個有趣的故事.最後,以每塊500元的價格,半買半送的跟著我們回家.


幾天之後的早晨,我們在陽台上用軟毛牙刷幫它們除泥去垢.從烏黑的泥水到漸能看清木質上潔淨的雕刻,也發現了它們都是有上彩的木雕.這個意外讓我們十分歡喜,原來在汙泥的背後,木雕有著另一面的風貌.清洗後的木雕更見它層次豐富,質樸生動.為了防止繼續乾裂,我們將它們抹上一層薄薄的銅油.



多年來它們一直掛在客廳入口左方的角落.不論是透過日光,檯燈或是投影燈的照射. 木雕所呈現的始終是那份素樸之美,不是驚艷卻是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