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5日 星期五

玉簪記



玉簪記在國家劇院四場的演出,我們趕上了第三場的盛宴.



觀賞者以學生和三十歲上下的觀眾為數最多.足見白先勇先生致力推廣的新崑曲,已獲得年青人的喜愛和興趣.



透過白先勇先生的號召.新玉簪記有了崑曲大師岳美緹,華文漪傾心的加持.李祥霆教授以唐朝古琴彈奏九霄環佩的配樂.舞台藉由董陽孜靈動的書法和奚淞白描佛手,荷花的隱喻,將每ㄧ個場景詮釋得令人有著耳目ㄧ新的優雅.王童改良的服裝以粉嫩,飄逸為基調.這種種的創新改變在柔美的舞台燈光下,呈現出崑曲的新美學特質.



沈豐英和俞玖林,經過了青春版牡丹亭160多場演出後,更能把內心澎湃的道姑陳妙常和書生潘必正,突破禮教的愛情演得絲絲入扣,博來許多掌聲.



這六折小全本形式的玉簪記在觀賞後,不論視覺,聽覺和心情上都是讓人喜愛的.





戲曲門外漢的我,對於這齣新崑曲是有點小小疑惑的.道姑的頭飾是否過於華麗?使道姑有點失真的道袍,曲線有否過於玲瓏?



舞台設計-王孟超說過:玉簪記在蘇州首演後,岳美堤與華文漪老師的一席話令他印象深刻.他們都很羡慕新版玉簪記美絕的服裝,現代的舞台設計,但也擔心若太追求美學上的一致.恐又失去了傳統戲曲所謂的行當.傳統戲曲的角色鮮明,演員一出場即可知道他的身份,但新版玉簪記講究統一美學,使得人物失去涇渭分明的區別...........

然而,誠如白先勇先生在ㄧ次受訪中也提到:看岳美緹,華文漪,汪世瑜,張繼青,蔡正仁等崑曲名角演戲,雖然能夠滿足感動.但他也憂心崑曲演員老了,觀眾也老化了.崑曲越演越老.崑曲應該要呈現的是無限春意,而不是在秋天裡遙憶春天.

看來,要吸引年輕觀眾對崑曲的喜愛和興趣.傳統與創新的取捨,的確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輕易道盡的.





照片多數翻拍自演出手冊 "玉簪記 2009 台灣行 崑曲走進校園 "

趨勢教育基金會 白先勇的青春夢之二 玉簪記

http://www.trend.org/fd/tabid/121/Default.aspx

Youtube 岳美緹,華文漪 玉簪記-琴挑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xQE14F3PH0&feature=related

Youtube 岳美緹,華文漪 玉簪記-偷詩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MqMqy24lX0

Youtube 岳美緹,華文漪 玉簪記-秋江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E_b-N7Ay9s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