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6日 星期四

澳門風情



提起澳門,閃入許多人腦海的第一印象多是:賭場和美侖美奐的賭場酒店.

當然,在2008年八月起,澳門航空和各大旅行社強力的置入行銷下,澳門也有了另ㄧ個藝術文化的新印象.威尼斯人酒店駐進了 Cirque du Soleil (太陽劇團)的 ZAIA 劇院,以常態性演出結合了聲光科技,舞蹈,歌唱和特技表演的音樂饗宴.

其實自16世紀葡萄牙人踏上澳門這塊土地後,經過了幾世紀的變遷.澳門早已成為融合中西文化建築,飲食,宗教和藝術的獨特城市.在舊城區中仍保存了許多極具歷史意義的建築.



議事亭前地附近.典型裝飾性風格的巴洛可建築



澳門原屬廣東省香山縣.因此澳門仍保有廣東人安置地上神龕的習慣.這個有著福,壽,有餘和銅錢的神龕,不確定是否就是五路財神?



澳門眾多的歷史建築中最著名的要屬聖保祿教堂.

1835年一場大火燒毀了聖保祿教堂,只剩下教堂正面的前壁.當地人因教堂前壁看似中國的牌坊,而慣稱聖保祿教堂遺址為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雖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然而,有些設計和雕刻卻有著明顯的東方色彩.像是刻著漢字的: “念死者無為罪” 以及 “鬼是誘人為惡”文字 .也有象徵日本的菊花圖案.



或許會好奇,為何義大利耶酥會的神父在中國領土上所設計的教堂,怎麼會出現了日本的菊花圖案呢?原來,建築中細緻的浮雕有ㄧ部份是出自於日本的工藝師傅.



白底藍彩的瓷磚 (Azulejos)是葡萄牙瓷磚的特色.

葡萄牙人由北非的回教民族-摩爾人學得瓷磚製造的技巧.又因西班牙統治的影響,使瓷磚畫帶有歐洲畫風.在16世紀後才形成了葡萄牙自己的特色.





崗頂劇院建於1858年3月,以當時在藝術和人文素養兼具的葡國國王伯多祿五世 ( Dom Pedro V ) 來命名.



高貴典雅的立面是新古典主義的設計



2005年文化局擁有了劇院的管理權.在重新整修後,劇院以嶄新的面貌迎接每年的藝術節和音樂節.



崗頂前地,古稱磨盤山.這個廣場在2005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小小的崗頂前地,擁有豐富的人文氣息和優美的建築景觀.聖若瑟修院及聖堂,崗頂劇院,何東圖書館,聖奧斯定教堂都集中在這裡.





崗頂前地廣場上碎石貼出的波浪圖案,讓整個區域形成了ㄧ股濃濃的歐式風情.



聖老楞佐堂隱身於小街巷弄裡,有著華麗典雅的巴洛可風情.

由於堂內主祀的 St. Lawrence 是天主教中的海神. 當年澳門的葡萄牙人大多為出海經商為生,他們的家人為求出遠門的親人能平安歸來,多來此禱告.而航海需要視風信而定行止,因此聖老楞佐堂又名風順堂.



莊嚴的穹頂在美麗的彩繪玻璃,繁複的 Corinthian ( 柯林斯式 ) 柱頭和中文書寫的信條相伴,產生了另ㄧ種東西文化結合下的視覺美感.



整修中的鄭家大宅是近代思想家鄭觀應的家.大宅雖是由兩座四合院所組成,但西方的古典裝飾風格也出現在大宅許多地方.例如:室內天花板、門楣和窗楣.



香火鼎盛的媽閣廟是澳門最古老的廟宇



傳說,當年葡萄牙水手在媽閣廟前登陸上岸後,問當地人此地的地名為何?當地人以為是問媽祖廟的名稱便以粵語回答「媽閣」. 陰錯陽差下,葡萄牙水手將粵語的「媽閣」認為是澳門的地名:「Macau」.





與媽閣廟相隔咫尺的海事博物館,館中的展覽除了記載了澳門歷史與大海之間的緊密關係,還有系統的記錄了中國與葡萄牙在海事方面的歷史.



有機會到澳門走走,千萬別忘了走訪這些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建築而又處處展現出葡萄牙風情的小街巷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