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歲秋冬之際,在故宮網站看到一個「與策展人對談」的試辦活動.它的特色是在讓觀眾直接去面對策展人做互動.聆聽策展人談談該項活動的形成與規劃,展品的選件,陳設和其中值得讓觀賞者稍加注意即有的意外之喜和美的傳遞.
第一次我參加的主題是: 「黎民之初-台灣原住民圖檔文獻展」.透過了清代滿文硃批奏摺,地圖,古籍,職貢圖的畫卷看到豐富的原住民史料.英國攝影師John Thomson 也利用1871-1877年間在台灣旅行時拍下的許多照片,直接記錄了當時漢民,平埔族和原住民生活文化的圖像和社會風貌. 策展人精彩的說明和群眾的互動使參與活動者在短短的一個鐘頭裡更真實的欣賞到展覽,同時也對展出內容的特質留下深刻印象.
接下來幾次「冊頁書畫之美-與策展人對談」,策展人依舊精彩的介紹了冊頁裱裝的特色,書畫家們的風格及筆意並且特別點出一些值得賞析的細節.像是明代陳洪綬那幅 〈桃花〉扇面.古樸的老幹,新枝上才剛抽出粉嫩的桃花,是ㄧ幅極具文人氣息的繪畫.而有趣的部份就在那一條繫在樹幹上的繩子.原來,它拴了一匹畫面上未曾出現的馬.多麼有趣的構思啊!讓人添增了無限的想像空間.究竟是匹雄健難以駕馭的白馬?還是一匹像韓幹筆下豐圓的牧馬呢?引起大家好奇的討論聲.
這個有意義的活動常能見到一些熟面孔.多半的參與者來自小朋友還在學校上課的媽媽們或是對故宮展覽品有興趣的同好.午後知性的相聚讓大家增添了許多欣賞書畫以及博物館對於收藏品所做出的保護和照顧的知識.
元月初到3月下旬更有一系列「大觀展與策展人對談的活動」. 這美的盛宴經過
策展人精闢的解說,讓參與活動的觀眾更能不忽略汝窯內斂的雅緻,宋版圖書裡宋體字的典雅以及促進了印刷出版蓬勃發展的原因,北宋書畫家們在創作時的心境,情感和作品所呈現出的寫實風格.以及大觀展品的藝術風貌在中國藝術史上所具有的典範性和特質.
大觀展落幕了. 在週三午後能否再有機會和策展人互動?聆聽他們豐富藝術史背景下感性的論談. 時間是否是最好的答案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