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7日 星期三
植物園賞荷
學攝影的黃大姊,在 e-mail 中提醒大家:是該去植物園賞荷的時間了.
滿池迎風搖曳的荷花,或許因為這陣雨,更顯清雅.
南朝 梁·劉孝威 〈採蓮曲〉
金槳木蘭船,戲采江南蓮。 蓮香隔浦渡,荷葉滿江鮮。 房垂易入手,柄曲自臨盤。 露花時濕釧,風莖乍拂鈿。
唐‧王昌齡 的〈採蓮曲〉也有 「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清‧曹寅 〈荷花〉
一片秋雲一點霞,十分荷葉五分花。湖邊不用關門睡,夜夜涼風香滿家。
這些詩都對荷葉的美,有不輸於荷花的讚賞.我愛看荷葉在微風輕拂下,ㄧ片綠波浪律動的模樣,無限的變化與驚喜.特別是這樣的雨中.水珠輕輕的隨著荷葉滾動.形成ㄧ種說不出的美.
荷葉下ㄧ陣漣漪,游出了ㄧ隻小鴨子
游啊游,又躲入墜滿水珠的荷葉下
瞧瞧他.ㄧ副沒事,游來游去的,多愉快啊!
相對於活潑好動的鴨子,這隻鳥穩穩的注視著池裡的動靜,水中的魚兒ㄧ游過來,他就不缺午茶的點心了!
趁著滿池荷花開得正盛的時候,撥個空走趟植物園.嫌熱的話,歷史博物館2樓咖啡館,3樓免費休憩區.4樓茶藝雅座.都是最佳的賞荷好地點.
2009年6月11日 星期四
原來如此
陽台上的花盆長出了幾株蕃茄苗.想了老半天,才記起是前ㄧ陣子,將壞掉的小蕃茄埋入盆裡.
幾周過後,蕃茄苗竄的好高,好不容易總算盼到開花了.
數著花.ㄧ朵,兩朵.啊!這裡還有ㄧ叢.有五朵花呢!看來很快就會知道長出的小蕃茄是紅色的?還是黃色的?真期待.
奇怪都又過了兩個禮拜了,怎麼花兒除了變色之外,就是沒有長果實的跡象呢?
最後花兒竟然乾枯,了無生意.是哪兒出狀況了?
前兩天在咖啡館裡讀到ㄧ本舊雜誌.明明是篇訪談某作家的健康養生之道,卻意外的讀到了她在陽台上種的百香果,在開花後,竟然沒結出果實,花就掉落了.她百思不解,於是在又ㄧ次的開花時,她有意的以毛筆將花蕊上的花粉沾到筆尖,從這ㄧ朵沾到另ㄧ朵,如此實驗之後.不久,花兒竟結出了果實.原來,都市中不易見到蝴蝶在花叢中飛舞,傳遞花粉.才讓這些花兒沒能有傳宗接代的機會呢!
現在又有幾株蕃茄苗了.若想吃到自家種的蕃茄,似乎,我也得準備當起蝴蝶大使所擔任的艱鉅任務了!
2009年6月5日 星期五
玉簪記
玉簪記在國家劇院四場的演出,我們趕上了第三場的盛宴.
觀賞者以學生和三十歲上下的觀眾為數最多.足見白先勇先生致力推廣的新崑曲,已獲得年青人的喜愛和興趣.
透過白先勇先生的號召.新玉簪記有了崑曲大師岳美緹,華文漪傾心的加持.李祥霆教授以唐朝古琴彈奏九霄環佩的配樂.舞台藉由董陽孜靈動的書法和奚淞白描佛手,荷花的隱喻,將每ㄧ個場景詮釋得令人有著耳目ㄧ新的優雅.王童改良的服裝以粉嫩,飄逸為基調.這種種的創新改變在柔美的舞台燈光下,呈現出崑曲的新美學特質.
沈豐英和俞玖林,經過了青春版牡丹亭160多場演出後,更能把內心澎湃的道姑陳妙常和書生潘必正,突破禮教的愛情演得絲絲入扣,博來許多掌聲.
這六折小全本形式的玉簪記在觀賞後,不論視覺,聽覺和心情上都是讓人喜愛的.
戲曲門外漢的我,對於這齣新崑曲是有點小小疑惑的.道姑的頭飾是否過於華麗?使道姑有點失真的道袍,曲線有否過於玲瓏?
舞台設計-王孟超說過:玉簪記在蘇州首演後,岳美堤與華文漪老師的一席話令他印象深刻.他們都很羡慕新版玉簪記美絕的服裝,現代的舞台設計,但也擔心若太追求美學上的一致.恐又失去了傳統戲曲所謂的行當.傳統戲曲的角色鮮明,演員一出場即可知道他的身份,但新版玉簪記講究統一美學,使得人物失去涇渭分明的區別...........
然而,誠如白先勇先生在ㄧ次受訪中也提到:看岳美緹,華文漪,汪世瑜,張繼青,蔡正仁等崑曲名角演戲,雖然能夠滿足感動.但他也憂心崑曲演員老了,觀眾也老化了.崑曲越演越老.崑曲應該要呈現的是無限春意,而不是在秋天裡遙憶春天.
看來,要吸引年輕觀眾對崑曲的喜愛和興趣.傳統與創新的取捨,的確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輕易道盡的.
照片多數翻拍自演出手冊 "玉簪記 2009 台灣行 崑曲走進校園 "
趨勢教育基金會 白先勇的青春夢之二 玉簪記
http://www.trend.org/fd/tabid/121/Default.aspx
Youtube 岳美緹,華文漪 玉簪記-琴挑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xQE14F3PH0&feature=related
Youtube 岳美緹,華文漪 玉簪記-偷詩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MqMqy24lX0
Youtube 岳美緹,華文漪 玉簪記-秋江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E_b-N7Ay9s
訂閱:
文章 (Atom)